[Penghu]優雅內斂的天后宮
本來是要殺到長進餐廳去大啖海鮮!
途中路旁一堆人使我放慢腳步
回頭看才發現這座歷史悠久的天后宮!
接下來還是交給回家後才認真做功課的Mito吧!
還沒踏進這全台最長壽的媽祖廟,我就知道我會很喜歡祂,指天翹起的燕尾堅定的插向天際,優美的上達天聽。
屋脊上的剪黏和泥塑有雙龍有鯉魚吐水、牡丹、麒麟,中國傳統吉祥大富大貴的代表不只在屋頂上,在窗框上也是藏一堆,每個小地方都別放過,進來眼睛都別眨就對啦,哈!mito小姐開始導覽囉~
鳥踏,是以白灰粉刷,其潔白的色彩與上頭山牆朱泥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鳥踏下面的方框稱為水車堵,堵內泥塑人物即為交趾陶。澎湖天后宮水車堵內,一則描述三國演義中水淹七軍的故事,一則描述白蛇傳裡水淹金山寺的故事。右上方那隻鯉魚在吐水喔~
屋簷短樑下的吊筒,因為是花籃造形,又稱為「花籃」。這個花籃吊筒雕刻得非常細緻,籃子內雕有象徵富貴的牡丹花,籃底竹篾刻畫得極為神似,串串的流蘇風一吹像要擺動起來似的。
廟內木柱,多為當年澎湖居民共同籌資,由南洋運回的“鹽杉”,廟內細膩的木雕及屋樑上的“蘇軾彩繪”都是名師作品,觸目所及都是藝術珍品。
廟內石柱都是澎湖就地取材的玄武岩所刻鑿而來,在許多石柱上都還留有玄武岩的特質“氣泡洞”,因玄武岩材質不夠堅實,所以無法作過度細膩的修飾雕刻,而以圓柱、方柱、梭柱等不同柱形來突顯從山川殿延伸到丹墀再至正殿這片開闊空間的線條美感,更讓天后宮整體建築顯得古僕脫俗,而沒有“龍柱”也正是澎湖天后宮的另一特色。
【擂 金 畫】
神龕兩旁共有四幅黑底金色圖案的“擂金畫”為當時唐山師傳“朱欽”的傑出作品,公認為全台灣擂金畫中,藝術評價最高的作品,國寶級的喔!
這張是其中一幅,力導遊照的,我才沒眼尖看得出它的厲害呢,旅行中,他和她的角度不同,看的美景會更完整^^
所謂“擂金畫”是以黑底或深褐色表面的金屬板或堅實木板為底材,構圖完成後,再在所要呈現的圖案上以金膠油做接合材料,仔細的灑上金箔粉,而要突顯不同的深淺層次,則更須要有深厚的功力,由於學習不易,且學習中耗費金錢,早期在廣東地區多為父子相傳為主,所以這類著名的匠師原就不多,留傳下來的傑出作品更少。
mito很喜歡這朵倒吊的蓮花!吊筒主要功能在處理與美化短柱,常見於廟宇屋簷樑下,一般多刻成倒吊的蓮花、牡丹、白菜等,有的更雕刻成精緻的花籃造形,又稱之為「垂花」。
這就是倒吊的蓮花,所以又稱為垂花。
這裡的懸魚是一個剪黏的花籃。所謂剪黏就是先以石灰或水泥塑造人物、動物或花卉的模型,外表再用各種不同顏色的陶片或瓷碗剪裁黏貼上去,由於陶瓷片色彩艷麗,所以剪黏的景物也就長保光美亮麗。
懸魚:在山牆上方屋坡交角處,亦即馬背或燕尾脊下方的三角形頂端部位的裝飾物。
澎湖傳統房舍常會看到的屋脊-馬背。馬背又稱馬脊,馬背是曲脊呈現圓虹狀,形似馬背而稱之。其樣式有配合五行之說而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相傳是以屋主與該房屋所在環境的方位、朝向的陰陽五行屬性為依據而建造。這張有點像八卦的形狀。
沒有一般寺廟厚重色彩,有的只是歷史風化的痕跡,乾淨的灰牆搭上傍晚的晴空,我喜歡這種不花俏不喧嘩的信仰感覺!
本文引用自 mito - [澎湖.遊]天后宮,靜逸的美
留言列表